最近不少朋友反映,手机频繁接到自称“贷款平台”或“银行合作方”的还款催收电话,甚至一天多达几十通,严重干扰正常生活。这类电话往往以“逾期”“征信影响”等话术施压,部分还涉及恐吓或虚假信息。面对这种情况,首先要保持冷静,核实自身借贷记录,避免因慌乱掉入诈骗陷阱。
正规金融机构的催收通常会表明具体机构名称、工号及还款渠道,且通话频率合理。而骚扰电话常具备以下特征:使用虚拟号码、拒绝提供详细信息、要求私下转账或点击不明链接。若遇到此类情况,可通过银行官方客服或征信报告核对欠款真实性,切勿轻信陌生来电的还款指令。
根据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和《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》,催收行为不得骚扰无关人员或每日超3次联系借款人。若遭遇违规催收,可保留录音、截图等证据,向银保监会或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。同时,手机可设置骚扰拦截功能,或通过运营商开通“防骚扰”服务,减少不必要的干扰。
多数轰炸式催收源于个人信息被非法买卖。建议定期修改账户密码,避免在陌生平台填写身份证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。若发现身份被盗用借贷,需立即报警并联系相关机构冻结账户。平时也可通过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学习防骗知识,提升风险意识。
除了被动防御,主动管理负债更重要。合理规划收支、避免多头借贷,能从根本上减少催收风险。若已陷入债务困境,可寻求专业律师或金融调解机构帮助,协商分期或减免方案。记住,法律是保护合法权益的最终武器,切勿因催收压力做出非理性决策。
上一篇:应对0851电话轰炸的实用指南
下一篇:没有了!